乡村景观设计成为当下的热门领域,不仅乡村旅游需要,做乡村建设也需要。那么,如何在保护现有乡土景观的基础之上,将文化与新技术、新理念融合,碰撞出更好的景观效果?今天就为您提供一些思路。
乡土景观要素
首先,要理清乡村景观设计可以利用的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人文要素、非物质要素。
1. 自然环境要素
① 气候
② 地景
③ 色彩
④ 材料
2. 人文要素
① 乡土聚落和环境
② 乡土建筑及构筑物
③ 耕作农具或生活器具
3. 非物质要素
① 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民俗礼仪、农事活动、婚丧礼仪等来源于乡土生活的风俗习惯造就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乡土景观。
② 平衡观念
自然的平衡和张力,比如水和山、人类的秩序与大自然之道、阳光和阴影、微风和静止、声音和气息。
③ 乡土经验
乡土经验是乡土景观形成的助推力之一,它潜移默化形成于人们的建造经验和生活习俗里。
乡土景观营造模式
接下来就涉及到具体的设计了。在乡村景观的营造上,主要分为原生式和再现式。
1. “原生式”乡土景观营造
即乡土生活形态下的乡土景观营造,特指当地居民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进行的、与景观相关的营造活动。
① 耕读意境模式
耕读生活作为文人的生活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很高的道德价值,意味着高尚、超脱,是古代士人知识阶层陶情冶性的寄托。“读可荣身,耕可致富。”
② 山水田园模式
“山水居住”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渊源和很深的文化底蕴,表现出人对自然景观的依赖和眷恋。历史中真正的山水居住是一种陶渊明式的朴素而寻常的生活模式。
③ 市井生活模式
市井生活模式——街名与地名的乡土观念。在民间常有“羊街”“鸡街”“狗街”的说法,这是老百姓世俗化的称谓,这些萃取了乡土生活的名字背后是我们营造乡土景观时值得重视的。它们的渊源、景观形态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暗示,也为营造乡土景观提供了丰富的乡土文化素材。
④ 原始物象模式
原始物象与民间信仰和形形色色的民俗事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乡土生活的实物见证,记录了乡土人文的方方面面。原始物象不同于宗教仪式活动充斥着浓烈的迷信色彩,它是乡民集体无意识的传承,是共同营造的乡土景观。
2. “再现式”乡土景观营造
结合当地、综合民间传统文化与全球性先进技术,再现乡土生活形态下的乡土景观场景,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提炼,对乡土场景进行再现。